墨年书屋 > 都市小说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156章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
京城,中关村。

华夏科学报1959年由郭老创立,是国内科学界顶尖的媒体。

赖敏君刚走进办公室,就迎上了主编荣楷那几欲喷火的眼神。

荣楷将一份报纸甩到了赖敏君的脸上,“谁让你把文章给XH社的?”

赖敏君小心的接住报纸,瞟了眼,自己耗费心血写的稿件果然发在了上面。

“社里不愿意发,我就往外投稿了。”

荣凯狠狠地瞪了眼,“你有根据吗?你凭什么说天玉1号是转基因品种?”

“我相信我们民族有保护神,这些在国内研发推广转基因食品的人都不得好死!”

“郭总,你是要给我们西北人民吃转基因三文鱼吗?”

乐呵呵的看着各方的骂战。

直接否认天玉1号是转基因。

等瞿阳走后,郭阳还是觉得闹心得很。

网友就更不用说了,对转基因的恐惧完全的放了出来,纷纷声讨天禾种业。

“妈呀,天玉1号太可怕了。”

“但有这种趋势,我们难道要视若无睹?”

舆论稍微缓和了些,但阴谋论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这些都是真的吗?”谢时杰问道。

“天玉1号的父母本都是收购的自有专利,并且都完全与转基因没有任何相关性。”

就先拿孟山都试试刀!

“转基因玉米天玉1号造成动物异常,生态污染要提防。”

……

一瞬间,天禾的众人,都变成吃瓜群众了。

“也可能是南美白对虾!转基因的!”

而所有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天玉1号。

“今天公众见到的所有关于转基因作物绝对安全的证据,都是利益方伪造欺骗公众的,

在鲁省某村,高峰时出现过几十户农户排队买种子的景象。

谢时杰也写了孟山都,但郭阳感觉暴风雨还不够猛烈。

改动的内容全是针对孟山都的,还都是些能调动人情绪的案例。

天敌变多、玉米发霉、生态污染,当种种可能都被一一否定,

荣楷气急。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

郭阳挑了挑眉,“好像也不是不可以?那你先写一篇样稿出来,我来润色。”

“你觉得土鸡好吃还是速成鸡好吃?”

当谢时杰还在边查资料,边伏案疾书时,天禾的声明发了出来。

荣凯摇了摇头,嘴角带着浓浓的苦笑,“我希望你在做事情能多想想我们报社的名字,科学,何为科学啊?”

荣楷回到办公室,不管天玉1号是不是转基因,已能预料到国内又将掀起一场庞大的舆论风波。

花了半天时间,郭阳几乎将前世肚子里积攒的那些底子一股脑的全搬了出来,才改好稿子,交给谢时杰。

当然,各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相关相关审批机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家食用的菜籽油都是托乡下的亲戚从农村买的。”

“去找渠道发表了。”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之殇……

瞿阳却笑不出来。

“文笔不错,但是还不够挑动大众的情绪。”

报道很长,图文并茂,占据了一整版的篇幅。

“做隐憋点。”

要想转移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转基因大鳄孟山都是最好的靶子。

九泉,天禾种业。

农业部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已组织相关单位对市场上的天玉1号进行了检测,均未检测出转基因成分。

“啊?”谢时杰眼睛圆鼓鼓的,看起来似乎天真无邪。

“我觉得转基因食品绝对有害。”

天玉1号的亩产能达到2000斤,普通玉米田只有1000-1200斤,与之相去甚远。

赖敏君紧咬嘴唇,说:“老鼠变少,母猪流产……,越接近真相越让人不安!”

郭阳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相关网页,查看了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

看到这里,郭阳笑了笑,“天禾的营销工作做得很扎实啊!”

而是转移到转基因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的话题重新被媒体点燃。

大老鼠绝迹;

还有300多户人的村庄里,大老鼠几乎绝迹,只能一些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的小老鼠。

“你凭什么说那是真相!”

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当种子推销员成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他们走村串户,不遗余力的推销,在农村形成滚雪球效应。

“滞后、落伍本身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如果现在停止前进,华夏将失去争夺技术领先者的机会。”

唯一能与所有动物异常联系在一起的线索只剩下这些动物吃过的食物——天玉1号。

“老板真腹黑。”

只是聚焦点不再是天玉1号。

天豆1号今年也能完成扩繁,年底就要进入推广阶段。

报道指出天玉1号是转基因作物,其与近期发生在各地的动物异常现象有直接关联。

这时,谢时杰的稿子也写好了,郭阳看了会儿。

“文章写的不错,但那些案列应该是凭空捏造的,应该是竞争对手出招了,就不知道是哪家了。”

“就凭伱们那些调查?”

对转基因的痛恨,再加上一些私人原因,让她发了这篇稿件。

天玉1号不是转基因种子,却莫名卷进了舆论漩涡。

猪、狗也经常出现肝肾腹水。

瞿阳说道:“现在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已相继转载了相关报道,标题也十分夸张。”

郭阳接过报纸细细看了起来。

郭阳又看了会儿,才将报道看完,后续主要讲了天玉1号扩张带来的风险。

这些推销员多是本乡村的。

谢时杰看着突然神经兮兮的郭阳,有点摸不准头脑,莫非这样写的时候更有灵感?

郭阳接过笔,早有准备的他,唰唰唰的修改了起来。

越看越火大,甚至连郭阳都被牵扯上了。

“老鼠绝迹母猪流产或与天玉1号转基因玉米有关。”

荣楷挥了挥手,“我会向上面打申请,将你调去其它地方。”

“农业部截至目前,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国内目前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笔来!”郭阳吼一声。

其中为首的就是以美利坚孟山都、杜邦为首的转基因种子生产企业。

郭阳笑了笑,“有些是真的,有些也有可能是我道听途说的谣言,但那不重要。”

天玉1号的种子推销员就像一夜间从土里钻出来一样,他们走村串户,一茬一茬的到农户家里推销。

而除了这些外,报道还讲述了天玉1号的扩张速度。

“时杰,花钱找人写几篇软文,把话题转移到转基因食品安全上去,把孟山都和杜邦扯上。”

随后又是一段针对转基因的分析,引经据典,国外的一些报道也搬了进来。

“老板,现在舆论有扩散的趋向,已经有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了。”

越南战争,孟山都研发的生化武器‘橙剂’,令人恐怖的畸形儿;

生态污染导致美利坚2万名居民联名起诉;

赖敏君颓废的坐下,社里的其余同事也只是默然的看着她。

谢时杰肉眼可见的焉了下来,暗叹,你可真会使唤人。

赖敏君愕然的抬头,眼神里充满了慌张,但荣楷已经走了。

琢磨了会儿,郭阳也起了坏心思,给还在一边浏览网页的谢时杰也安排了活。

他想起科学院某位前辈的话,

“农村的案例更有说服力,农民的观察也往往高于科学家的发现,许多线索农民更能够提供,而学者经常在实验室里。”

“嘿,别搁我这儿装浓眉大眼的,以为我还不了解你吗?”郭阳说道。

甚至有文学家发表言论,“转基因作物一直以来不是没有被发现,而是一直以来被掩盖,被压制了。”

当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余的农户都在观望,而当玉米增产的传说成为一个现实时,观望立即变成了行动。

案列看起来也十分的详实,

在鲁省某村,有养猪户以前母猪一窝最多能生16只,从来没有低过10只,但这两年生的小猪没有上过10只,有时只有六七只;

还有狗贩子说现在剖开狗肚子总会有很多水;

母猪、羊等产子减少,流产、死胎等现象增多;

动物的种种异常让人不安。

“瞿阳联系一下门户网站,发表一下声明吧。我去联系一下农业部,这事归他们管。”

赖敏君目光看向报纸。

郭阳才到办公室,瞿阳就拿着报纸来了。

稿件确实是她写的,但上面的案例有些却是别人给她的,她也知道嘉禾正在研发生物育种技术。

谢时杰拿着稿子,心想。

甚至还有专家在背后站台,“暂时虽不能完全肯定天玉1号是转基因玉米,但从种种迹象看,很难不引人怀疑。”

就在这时,天禾找的枪手出动了,媒体传播领域关于转基因的论战再一次升级。

郭阳深呼吸了几下,冷静下来思考了会儿,才向瞿阳说道。

有媒体走上街头采访普通的老百姓,国内的绝大多数群众都是反对转基因食品。

起这标题的人还真是鬼才,郭阳看了只感觉火大。

谢时杰接过稿子,读了起来,时不时用诧异的目光看向郭阳。

“难以抵挡的扩张!”

“嘿嘿,我是说要不老板你亲自写篇,上次那篇关于粮食战争的,写得可是真好。”

村民也时常议论一些暴富神话,“镇上某某代理种子一年就挣了一百多万。”

“你还别说,现在玉米越来越好吃,越来越甜。”

求点推荐票呐!!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