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年书屋 > 其他小说 > 汉王剑刘章吕月 > 第44章 王后之争 第四十三节
卢绾每天第一件事必来汉王行宫问安,风雨无阻。这天一早,汉王正在批阅奏折,见他进来,头也没抬问:“现在军中纷纷传说立王后的事情,你可知晓?”

“有所耳闻。”

“你什么想法?”

“我哪敢有什么想法啊,只是臣认为,这种大事,还是合汉王的心意才是。”

汉王猜到卢绾的意思,没有再说什么,让他出去了。

卢绾最能猜度汉王的意图了,简直就是汉王肚子里的蛔虫,他知道当前汉王最喜欢许姬,所以他才顺着汉王的意思说,这也是他这些年为什么一直不离汉王左右的原因之一。

树欲静而风不止。汉王立在窗前,深为连日来关于立后的事情而烦忧。侍者轻声走上前报樊哙将军求见,汉王忙传他进来。樊哙一进门还没有看见汉王就大声说:“汉王,现在大敌当前,为了大军稳定,您应该立吕夫人为王后,这样我们都服气,都愿意为汉王效死疆场。”汉王知道樊哙是直性子人,他这么说,肯定是他的个人想法,但代表一大批将士的意志,如果现在不答应,有可能适得其反,万一他们消极怠战,岂不坏了大事。如果答应了,实在不是自己心愿,他只好说:“等我考虑考虑再说罢。”

“汉王,还考虑什么?现在谁能比吕夫人当王后合适?谁能与吕夫人的资历、威望、地位相比?”樊哙直口直舌地说。汉王不禁恼怒道:“吕夫人是不错,可是你在逼寡人吗?”

“汉王,我说的是实话,现在就是死了,我也敢这么说。”樊哙干脆豁出去了,瞪着大眼看着汉王。刘汶听见吵闹,快步过来,看事不好,忙叫来张良。张良一摆手让樊哙出去了,卢绾、刘汶也借故出去了,张良下拜道:“请汉王息怒,樊将军是一个忠义之士。”

“哼。”汉王把头扭在了一边。

“汉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张良说。

“子房与寡人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讲便是。”汉王依然怒气未消,但对张良他是尊重的,便这么说。

张良十分冷静地说:“汉王,臣以为大敌当前谈论立王后的事情,是不合时宜。但大家都提出此事,再不计议就恐怕要出乱子了。”

“难道他们还造反不成?”汉王没好气地说。

张良急忙说:“还不至于此,汉王,臣认为应尽快立王后为好。一者能稳定大局,二者能提高将士士气。”

“子房先生,你认为立哪位夫人为王后好。”汉王试探地问。

张良不假思索地说:“吕夫人。”

“子房先生也这么认为?”汉王紧盯着张良。

张良看出汉王有一丝疑虑,便接着说:“立吕夫人为王后理由有三:废嫡立庶,自古就有悖常伦,远的不说,前朝,皆因立胡亥为太子,从而骨肉相残,天下大乱,没用了多年时间,一个大秦帝国就轰然倒塌了。前车之鉴啊,汉王!这是其一;其二,吕夫人贤淑温雅,尊老携幼,吃苦耐劳,历尽磨难而意志坚定,对汉王忠心耿耿,在众将士中有很高的威望,从现在大势讲,立吕夫人为王后,不仅可以服众,而且能提高众将士的战斗力;再次,吕夫人胸怀宽广,聪慧睿智,果敢善断,不让须眉,立吕夫人为王后,为汉王成就大业有着其她人所不可也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说,其他人都以自己的情感和主观意志来说服汉王立吕雉为王后的话,那么张良则从成就汉王大业的角度去分析论述,这样就对路子,符合汉王的心意,汉王有意问:“也就是说,现在不立吕夫人为王后,兴汉大业就难实现了?”

张良感到汉王有所怀疑自己,便下拜道:“汉王明鉴,臣为了兴汉大业,绝无二心。”

“哈哈,子房先生人品,寡人焉能不知?过虑了,哈哈。”汉王把张良扶起来说:“寡人就依先生所言,不负先生一片赤胆忠心。”

张良连忙下拜道:“谢汉王,兴汉大业可成矣!”

汉王哈哈笑了两声,张良感觉出汉王心中的疑虑,但又不能直说,只好委婉地说道:“汉王,臣以为,只要汉王剑牢牢掌握在汉王或汉王最知心人的手里,可永保汉王基业无虞矣。”

汉王听了,哈哈大笑:“知我者,子房也。”

张良再次下拜道:“谢汉王高抬,臣当竭尽毕生全力,效忠汉王,以报汉王知遇厚恩。”

“哈哈……”汉王放松的笑了。

送走张良,汉王心情其实很复杂,他隐隐感到吕家的势力范围已经渗透到各个层级和领域了,虽然张良、樊哙、刘汶他们没有二心,但如此地盛赞吕夫人,肯定她的贡献,他汉王也不能否认吕雉对刘家所做出的巨大功绩和牺牲,这样为成就汉事业固然好,但是否会促使她将来的权利欲望?况且吕沣深藏邪念,吕家势力庞大,一旦吕雉当上了王后,定会加快吕家野心膨胀,谁知将来会不会尾大难除?汉王在封吕雉为王后的前晚上,面对许姬一夜未眠。

“汉王,汉王,一支尚不明的人马直奔丰邑而来,吕沣将军请汉王快些定夺。”

刘汶进宫急报。

汉王一惊,“难道是项羽找到这里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