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年书屋 > 其他小说 > 汉王剑刘章吕月 > 第24章 鸿门问剑 第二十三节
项伯日夜筹备宴会的事情,突然张良造访,他们较早认识,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看到项伯忙碌的身影,张良便问:“兄长何故如此忙碌?”

“还不是为了鸿门宴的事情嘛…….”接着就把事情的原委对张良说了。张良一听很惊讶,不禁为刘邦的安危担心起来,“如兄长所说,沛公岂不危矣?”

项伯说:“事虽如此,但也不是不能化解危机。”

“怎讲?”张良急切地问。

项伯诡异一笑说:“其实,项王已经看好了沛公的宝剑,只要沛公舍此宝物,性命可以无虞。”

“原来如此。”张良得知此言,暗暗为刘邦的安危担心,因为他知道刘邦是不会答应项羽的条件。由于现在张良尚在韩王帐下做事,又不能随便去找刘邦禀报,便在一个黑夜,乔装打扮,秘密潜入灞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统统告诉了刘邦。

此时,刘邦也为近来与各路诸侯来往甚密而懊悔,也为项羽的霸道所气愤,更为项羽摆设的宴会所担忧。去吧,谁知这次是什么宴会啊?不去,又怕他以抗命不遵而动干戈,一时找不出拒绝赴宴的任何理由。正在为难之际,突然见张良深夜来访,必然为了项羽问罪的事情而来,大为感动和喜悦,“先生来得正是时候,我等正为项王无理、霸道而不平呢。”

“他项羽也欺人太甚了,仗着手下几十万兵,不但不封沛公为关中王,还凌驾在怀王之上,为所欲为。”樊哙气愤地说。周勃、夏侯婴等将军也愤愤不平,攥着拳头说:“沛公,我们怕项羽作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况且我们还有宝剑保佑,还怕打不败项羽吗?”

“是啊,沛公,我们主动撤出咸阳,已经够窝囊了,可是他项羽得寸进尺,我们的谦让,反而让他觉着咱们怕他,更加助长了项羽的霸气和张狂。沛公,您一声令下,我樊哙保准第一个将项羽杀了……”樊哙气恼地嚷嚷着。

张良见大家正在气头上,不宜多说,便给刘邦使了眼色,刘邦会意,与他来到了大帐外。“先生,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跟随我征战多年,他们的脾气我非常了解,个个性格刚烈,打仗勇猛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我倒不是怕项王,就怕他们不服,或做出什么事情来,难以控制局面。”

张良急切地说:“沛公,事态紧急,还请沛公亲自到鸿门当面请罪为好…….”还没等张良把话说完,刘邦一听火了:“我请哪门子罪?我率先攻入咸阳,按怀王的约定,是要封我为关中王,他项羽是知道的!当时也在场!这还不算,我封闭宫门,安抚百姓,屯军灞上,哪一样不够封王?他算什么?不费一兵一卒就进了咸阳都城,这还不都是我的功劳?他不费吹灰之力还想摘桃子吃,简直是岂有此理!”

“沛公息怒,听我说。”张良耐心劝慰道:“不瞒沛公,之所以造成现在局面,都是因沛公而起。”

刘邦一惊,忙问:“怎么讲?”

张良说:“沛公固然还军灞上,但近日与各路诸侯过从甚密,其中一些言语过于张扬,项王得此言焉能不怒?”

“原来如此。”刘邦后悔不已:“唉,祸从口出啊?”

“还有。”张良继续说:“沛公所得宝剑,已经引起天下好奇,何况身为将军的项王?在下敢问沛公,沛公的宝剑一剑能杀多少人?”

刘邦一愣,忽然想起了得剑时老人所说的话,便故意夸大了剑的效应,“只要一出剑,保准能杀倒一大片……”张良听了并不以为然,一笑道:“剑用来杀人,固然不错,但沛公的宝剑能将项王的几十万大军一剑全部杀光了吗?”

“不能,肯定不能。”刘邦只有实话实说。

“既然不能,沛公的宝剑岂不与众人的剑一样吗?”张良紧问了一句。

刘邦一时很窘,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

张良哈哈一笑说:“沛公,在下可以直言,沛公的宝剑固然不能一剑杀光项王的军队,但沛公的宝剑却一定能征服天下所有人的心……”刘邦听到这里,如梦初醒,拉着他的手臂连连说:“先生说的对,接着说。”

“只要沛公将宝剑献上,项王必然不会怪罪于沛公,也很有可能封沛公为关中王……”还没等张良说完,刘邦大怒道:“项羽欺人太甚,宝剑如我生命,即便是将我的项上人头献上,也不能献上宝剑!”

“既如此,在下认为还有一策,可救沛公。”

“先生请讲。”

“主动请辞关中王。”

“这……可我还不是关中王啊。”

“就是项王感到理亏,才这样为难于沛公。”

刘邦点头不语。

张良十分明白刘邦此时的心情,便道:“沛公,从目前形势看,沛公只有几万兵,而项羽有四十万精兵,一旦交战,沛公没有胜券把握。其次,虽然有诸侯王对沛公表示拥护,但未必都是真心,不过是表面奉承、应酬而已,沛公在各个诸侯的威望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第三,关中形势复杂,前秦的余威并没有完全消失,加上章邯、司马欣等前朝大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重要是沛公主动请辞关中王,无疑给足了项王面子,他现在也为沛公的关中王封和不封大伤脑筋,他当然明白不封沛公为关中王的后果和不利影响。”

刘邦依然点头不语。

张良进一步说:“沛公有宝剑护佑,并不是怕他项羽。请辞关中王,真正的目的是以退为进,尽量避免交战,保存实力,扩大影响。请沛公无论如何也不可因众将的不同意见所左右,要稳住神、沉住气啊……”

刘邦听后,觉着张良说的有理有据,这才哈哈大笑,便拿出十万金给张良,让他从中斡旋。而张良将十万金全部给了项伯,求他为刘邦开脱罪责。这样一来,项伯的天平就倾向了刘邦这一边。

项伯来到项羽的大营,见了项羽劝道:“沛公为人我清楚,况且他与你还结为兄弟。他率先进入咸阳,并没有称霸当王的野心,而是屯军灞上,一切拱手让给你,我看沛公还有自知之明,是有功之人。况且那些诸侯王都是到灞上拜见沛公,沛公并没有因此而与他们结盟,我们不应该怀疑他才是,更不能对他用兵,这样对我们也不利,况且现在天下并没有太平,好多诸侯王还不甚服气呢。”一番话确实说到项羽的心眼里,但此时,他另有企图,对项伯说:“叔父,既然你这么说,我决定不对他用兵,宴会还要进行,请他过来,我倒要看看他那把所谓的宝剑究竟有多么厉害。”

“你也别听沛公吹嘘,他这个人自小就是这个脾气,你应该知道。”

“可是众诸侯可不是这么认为啊。”

“他们都不过为了满足沛公的虚荣心,奉承而已嘛。”

项羽并没有怪罪项伯啰嗦,而是认真地说:“叔父,你应该明白,打天下、坐江山,都需要像刘邦这样有着传奇色彩的宝剑啊。”

项伯见项羽主意已决,心想也只能如此了,就出了大帐给张良传话去了。他前脚走范增就后脚进来。“亚父,这么晚了,您有事?”项羽给他施礼。

范增心急如焚地说:“这是除掉沛公的最佳时机,你不要错过了。”

“亚父,我也想过了,他刘邦还算识时务,我总不能平白无故把他杀了吧?这样各路诸侯不会服气,况且我与他曾结拜为兄弟。”项羽说。

“羽儿呀,这是政治,是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大事业,决不能掺杂个人的恩怨好恶,这次你要是不杀掉沛公,一旦他羽毛丰满,他会成为我们头顶上的雄鹰,到那时,他可不会管你们是不是结拜兄弟了,随时都会吃了我们。”范增一针见血地说。

项羽主意已定,有些不耐烦地说:“亚父,你不懂,现在军营中都在流传刘邦的那把剑如何如何厉害,我们尚武之人,爱打仗爱宝马,但最爱还是宝剑。亚父,我不担心他这把剑有多么锋利,我最想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对那把剑顶礼膜拜、推崇有加,说的神乎其神,我倒要见识一下这把剑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如真是宝剑,我不会错过,也绝不会放过。”

“呵呵……”范增苦笑道:“你堂堂的西楚霸王还信他们的谣言啊?区区一把剑嘛,一把剑还能有多大厉害?即便是很厉害,还不是靠人掌握?千万别相信谎言啊,我的项王!”此时,项羽哪能听进去亚父的话,他脑子里全是刘邦手里的那把剑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